学新知

感受知识的力量

黄庭坚最出名的一首七律,自由自在毫无拘束

  说到黄庭坚,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?下面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。

 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,黄庭坚在宋朝诗坛,可谓是一流名家,与苏轼并称苏黄。努力或许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诗人,但一流的诗人,还是需要天赋的,苏轼如此,黄庭坚也如此。在幼年时期,他便展现了惊人的记忆力,书读过几遍就能背诵,据说他家的书架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书。

  他七岁写的那首“骑牛远远过前村,吹笛风斜隔岸闻。多少长安名利客,机关用尽不如君”便使许多诗人望尘莫及。治平四年,黄庭坚考中了进士,开始踏入仕途,后来苏轼看到他的诗文,赞道:超轶绝尘 ,独立万物之表。

  可以说,黄庭坚能够在文坛崭露头角,固然有自己的实力,但同时也少不了苏轼的提携之功。并且,黄庭坚的仕途生涯,和苏轼也十分相似,他亦是因为不苟附进、批评时政,一直在贬谪之中。宋神宗元丰五年,黄庭坚担任太和县(今属江西吉安,唐武德年间改“泰”为“太”)县令时,登快阁写下了一首名篇,题目为《登快阁》:

  痴儿了却公家事,快阁东西倚晚晴。落木千山天远大,澄江一道月分明。朱弦已为佳人绝,青眼聊因美酒横。万里归船弄长笛,此心吾与白欧盟。

  黄庭坚很多诗看起来简单,实则暗藏玄机,正如他自己所强调的“无一字无来处”。首联的第一句便用了《晋书·傅咸传》中的典故:“生子痴,了官事,官事未易了也,了事正作痴,复为快耳。”

  晋朝清谈之风大盛,并且认为想努力将公务政务办好的官员是“痴儿”,黄庭坚在诗中言自己就是这样的痴儿,因为他将公务办好了,闲暇之余,他便登快阁观赏风景。文人墨客登高望远,总会诗意大发。后半句一个“倚”字,尽显暮色晴空,夜幕逐渐降临。

image.png

  颔联是写所看到的风景,风景十分平常,不过是千山落叶,澄江明月,但诗人笔下,却变得不一般。万木在风中萧条,辽阔千山之间落叶纷纷起舞,在对照之下,天空显得开阔而远大;澄江清透,将月亮映得分明,望久了,澄江仿佛在月光的笼罩下,凝成一道实质的光束,又像是一道白练。

  这一联写景,“千山远天”无限开阔,“澄江一道”有不尽之势,读来有阳刚之气,而落木、明月又有柔美之态,这一联可谓是刚与柔的完美结合,素来被誉为绝唱。而这写景中所体现的襟怀更是无限广阔,平易中显露豪放之气。

  颈联的“朱弦”用伯牙感知音已死,摔琴不复弹奏的典故;“青眼”则用阮籍青白眼的典故,阮籍是名士狂士,不拘礼法,见到礼俗之人,以白眼相看,以表示心中不喜,后来嵇康带着酒和琴来找他,阮籍则以青眼相看,因此后世以“青眼”表示对人的喜爱和重视。“横”字虽是韵脚,却依旧体现了黄庭坚那种孤寂无聊,以及无可奈何。

image.png

  黄庭坚这两句则是表示,好友不在,没有抚琴吹箫的雅兴,幸而有美酒相伴,让他聊以慰藉,有一些喜色。最后两句,诗人表达出了一种出世的思想,希望能够驾一叶扁舟,在江湖烟波浩渺之中漂流到家乡,寒江独钓、横笛唱晚,将这颗,赋予江上毫无机心的白鸥,落得一个自由自在。

  这一年黄庭坚三十八岁,正处壮年,本是在官场大显身手的时候,但在诗中,他却流露出了一种对政务的倦意,对自然的向往,个中原因,无非是不喜宦海的勾心斗角,胸中抱负难以实现。从整首诗来看,清代学者方东树的评价,最为中肯:

  起四句且叙且写,一往浩然。五六句对意流行,收尤豪方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