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新知

感受知识的力量

开篇惊艳众人的边塞诗,气势磅礴用词精妙

  大家好,这里是,今天给大家说说李白的故事,欢迎关注哦。

  提起历史上非常出名的诗人,李白无疑是这其中的佼佼者。在后人对李白的介绍当中是这样的,“李白,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诗仙”。

  在这句话当中,表明了李白所创作的诗的派系,隶属于浪漫主义,他可以把拟人和比喻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,移情于物,也可以抓住某一事物的某一特点,甚至进行大胆而又夸张的想象,既大胆又真实可信,极好的突出了形象,加大了艺术效果,极具浪漫主义色彩。

image.png

  但实际上后人关注的,基本上大多都是李白创造的那几首,极具浪漫主义风格的诗句,在他所留下的900多首诗篇当中,当真是各有各的特点,在诗作史上熠熠生辉。那么,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这首诗呢?《关山月》,这是李白最有气势的一首诗。

  关山月,乐府旧题,多抒离别哀伤之情。在李白所描绘的这首诗当中,既深刻的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征人的思乡之情,哀婉凄凉,又含有磅礴气势,他巧妙地将这两者结合到一起,气势雄浑,风格自然,浑然一体,当真是颇具匠心。

  全诗仅仅只有60个字,但是分别刻画了边塞地区和战争的景象,以及征人的思乡之情。也许别的诗人从这三个角度描绘边塞,会将事物扩大化,难以将景象与情感结合到一起,并难以用气势磅礴的词汇将其表达出来,但李白却并不如此,他的笔力不一般,仔细欣赏他的这首诗作就能发现其中的精妙之处。

  一、边塞图景,雄浑磅礴

  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,这首诗的开篇,也就是前四句,这二十个字便惊艳了众人,他所起的气势是非常之高的,一般的诗人难以企及他的高度。

  1、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”。明月从天山升起,穿行在苍茫的云海之间。短短的十个字,却将边塞的风光描述得淋漓尽致,关、山、月三个字无疑是辽阔的边塞最为标志性的图景,开篇便将这三个图景汇入其中,独具风格。

  巧妙的是,站在地理角度分析的话,明月是从东边升起来的,就比如许多诗人常用的话语,“月出东山”、“月出东海”等等。然而,据李白的描述,“月出天山”,怎么思考都有点儿怪。

  按理来说,天山位于中国的西部地区,这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,怎么能够说月亮从这里出来呢?实际上,这正是李白话语的特别之处,用词非常的大胆,他是站在征人的角度来描绘边塞图景的。对于身处西部地区的征人而言,回首东望,所看到的不正是明月从天山升起来吗?

  当然,对于李白所描绘的“苍茫云海间”,也颇具匠思。在一般人的认知当中,只有大海之上才能看见云月苍茫的景色。然而此时此刻,在李白的描绘当中,征人站在中国的天山地区,也是能够看到盘亘在山上的云海的。

  气势雄浑的天山,云海苍茫的天海,有谁将这两者组合到一起了吗?唯有李白胆敢如此吧!新鲜又壮观,这样的境界,一般人当真难以为继。

  2、“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”。实际上,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,这一句,似乎比第一句所描绘的范围更广,仅仅是“几万里”三个字就值得深思。

  在宋代诗人杨齐贤的诗句当中,他是这样描述的,“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,而曰几万里者”。在他的这句话当中,几万里指的是天山到玉门关的距离,实际角度分析的话,算是较为靠谱的。

  但是李白的诗句呢?他所描述的却是长风几万里,并未阐明一个具体对象。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的话,这个长风似乎是从征人角度来描述的,月光之下,征人似觉长风浩浩,掠过几万里玉门关,踏过中原国土,气韵非常不一般。

  当然,如果仅仅从表面上看的话,开头的这两句话似乎只写了自然景象,但若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征人角度来思考的话,征人怀念乡土的情绪还是能够感知一二的。可以说,这其中所描绘的这一副壮阔的边塞图景,气势磅礴,但其中却也含有苍凉之感,鉴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。

image.png

  二、沙场征战,不见人还

  自古以来,战场无疑是最残酷的存在。战争双方,杀得昏天黑地,不辨死生,在李白这首诗句的刻画当中,也是蕴含了战场的残酷的一面。

  1、“汉下白登道,胡窥青海湾”。当年的汉兵被困在白登山下,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吐蕃,一直虎视眈眈的窥伺着青海一带的大好河山。根据历史资料记载,在刘邦带兵讨伐匈奴的时候,被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。而在唐朝时期,朝廷与吐蕃之间的征战也是接连不断。

  2、看似是两个毫无关系的话题,实际上却是诗人巧妙的设计吧,从汉代开始,跨越到唐朝,这无休止的战争,不分个你死我活,当真是不罢休,而这一点也正说明了战争的残忍之处,这正代表着巨大的牺牲。

  2、“由来征战地,不见有人还”。对于那些戍守边疆,前来征战的士兵而言,一旦来了此处,基本上就代表着难以生还的悲惨结局,这几个字再次强调了战争的残忍之处,突出了征人的苦楚。

  中间的这两句,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,由边塞的景象过度到战争,再过度到征人,最终引发诗人的情感。

  三、征人思妇,哀愁叹息

  自古以来,在边塞诗中,众位诗人所描述的情感,最为多的就是思念家中亲人吧。李白也不例外,在诗篇的第三部分,他从征人和家中亲人两个角度刻画,将哀愁叹息的情感描绘的淋漓尽致。

  1、“戍客望边邑,思归多苦颜”。这是诗人从征人角度来描绘的,戍边将士遥望边城景象,想念的却是家中场景,因为思乡之情,脸上早已布满愁容。他将思乡情感表现的直白而又不失委婉气韵,别具一格。

  2、“高楼当此夜,叹息未应闲”。这是站在家中亲人角度来刻画的,将士的妻子站在高楼之上,叹息着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前往边疆的亲人。

  在边塞诗当中,最为动容的就是征人思亲以及家中亲人思念征人,李白将两者用在一起描述,与众不同,更加突出了征人思妇的哀怨。与此同时,这也刻画出了战争所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,亲人相隔遥远,难以相见。

  四、总结

  在一般人的笔下,边塞诗的境界往往有点狭窄,而李白呢?他却用了几个较为突出的边塞图像,描绘出了一副意境壮远的边塞图景,用广阔的空间加时间做背景,继而引发战争的残酷这样的思考,以及离人思妇的悲哀之情。

  意境如此深远,境界如此之高,气势如此磅礴,这是一般的诗人难以企及的。对李白的这首诗,各位朋友们是如何看的呢?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源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